行走的思政课:德法教研室赋能“桃经济”法治实践

发布日期:2025-07-03    浏览次数:   作者:余亮玥

7月1日,正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教研室带领法翼知行队,联合阳山镇党委、镇综治、司法部门,深入阳山镇水蜜桃交易市场核心区域,开展了一场以“守护桃农钱袋子”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暨法治宣传活动。

教师团队紧扣乡村振兴中的现实法治需求,指导学生针对桃农销售季易遭遇的电信诈骗、虚假借贷、网购退款陷阱及交通安全盲区等突出问题,精心编印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法治宣传资料分层设计调查问卷,将思政课堂的思辨能力训练延伸至社会调研实践。

实践当日,正值水蜜桃交易旺季,市场人潮涌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青年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动能,化身“法治宣传员”和“民情调研员”运用方言与普通话相结合的方式,热情耐心地向每一位摊主进行普法宣讲与法治需求访谈。参与实践的学生代表顾宇表示:“这次‘行走的课堂’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乡村振兴一线的脉搏。我们将结合思政课所学理论方法,系统分析问卷数据,通过深度访谈进一步提炼群众对法律服务的精准需求,将实践成果转化为课堂思考和未来行动的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教研室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具象化为守护“甜蜜产业”的生动实践,更是将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贯穿于服务地方经济、护航民生福祉的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问题,在定制化法律宣传中解决问题,德法教研室成功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融入乡村法治建设的毛细血管,探索出一条以“行走的思政课”赋能校地协同、服务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创新路径,生动诠释了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图文:余亮玥,审核:高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