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典型|上海交通大学:铸魂育人,不断推进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

发布日期:2021-04-12    浏览次数: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以价值引领为使命担当,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教学成果奖的突破。思政课教学改革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态势。

【改革措施】

将集体备课升级为“五步骤”课程开发。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将思政理论课的集体备课升级为“五步走”课程开发机制,解决好集体备课机制升级优化问题,进一步促进思政理论课“八个相统一”的实现,通过课程开发式集体备课全面建成了在线开放课程并上线。

建立“主讲教师—任课教师”功能互补机制。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师资中设置了两种角色:主讲教师和任课教师。主讲教师的职责是:教学专题内容的讲授。严格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从情理切入、加事理佐证、以学理服人,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浅入深出地讲授教学内容。任课教师的职责是:围绕教学专题根据特定教学班学生的特点进行补充阐释、组织学生进行小班讨论,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答疑。各门思政课程教研室的组织工作是具体实施落实的支柱,组织各门课程教师完成课程具体内容安排、教师角色分工、主讲教师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统筹协调,对运行情况的及时梳理汇总和调整等工作。“主讲教师”和“任课教师”建立了“交替轮战、梯次推进”机制,从而有效避免教师能力的单一化,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学院依托学校技术部门,专门设立了思政课程建设服务组,为教学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课件制作、资料搜集等相关服务工作。成立教学质量控制督导工作组,对思政课教学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督导。教学安排和实施环节具备和学生进行直接沟通和思想建构的平台,使思政课教学围绕学生思想健康成长不断优化。

在云端技术平台开展“普教+滴教”结合式教学。主讲教师侧重于普遍的共性化教育,任课教师侧重于有针对的个性化教育。两种分工的结合实现了“普教”和“滴教”的功能结合,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平台,具有“统分结合”的特征,既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规范、权威性和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根据教学效果合理安排教学时长比例,实现直播教学为主体、录播视频为辅助、线上讨论为支撑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率。

情理融入、事理佐证、学理服人的教学内容研究。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要点统一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教学呈现形式。以分为主的一次备课+以统为主的二次备课+以分为主的三次备课。既注重整体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注重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情理融入注重心理学规律的运用;事理佐证注重案例库的建设和运用;学理服人通过理论教学的科学性来实现教学目标。强化教师团队意识,将有效做法在集体备课平台沟通交流学习,实现共同提高。

建设国内首家教学服务中心。学院探索创设了国内首家思政课课程服务中心,全面优化教学质量;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任课程助教。与院系对接,开展学生情况调研,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为教师授课重点提供参考建议。结合学生思想疑点、社会热点、教学重点研发案例,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与授课效果,组织开展分组讨论。根据学生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改革成效】

第一,思政理论课通过课程开发式集体备课全面建成了在线开放课程并上线,四门本科生思政理论课已经全面上线。“云端思政课教学共同体”初现雏形、思政课在线直播教学平台初步建立,实现了对思政课原有教学样态的根本性超越。课程开发式集体备课机制发挥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重要作用,教师们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第二,“主讲教师—任课教师”功能互补机制和“普教+滴教”结合式教学,将“大班教学、小班辅导”搬到虚拟空间,实现了思政课直播教学全覆盖,在线教学期间收到良好成效,满足了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更高思想需要。全体思政课教师在云端直播授课、在线辅导答疑,20位教学内容审核专家把关教学内容、15位督导保障教学质量,50多位技术保障人员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实现了思政课线上开课率100%,教师参与线上教学工作100%,学院课程微信群建设、技术指导、教学试讲工作100%全覆盖。老师成为了同学们在虚拟空间的“网友”,云端思政课获得了同学们的不断“点赞”,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形式多样,教师学生反映良好。

第三,情理融入、事理佐证、学理服人的教学内容研究,实现了思政理论课将“四位一体”育人理念落到实处,综合运用了心理科学、社会科学相关规律,有效推进了思政理论课“内容为王”的内涵式建设。

第四,思政理论课课程服务中心,为课程建设提供全面的软硬件支持以及技术和组织协调服务,构建了思政理论课课程开发的服务支撑机制。这在思政理论课教学支持机制创新方面在全国具有开拓意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