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理论研究 > 正文

新时代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体系

发布日期:2019-12-03    作者:张德祥      来源:     点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对促进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也呼唤有更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正如《意见》指出的那样,“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发展和繁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发挥了“智库”作用,为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案。面向未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要有更大的作为,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和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意见》指出“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它作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为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第一,新时代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体系,要加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带有浓厚的学科情结。潘懋元先生为首的老一辈研究者、开拓者和奠基者,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高瞻远瞩的精神、勇气、毅力和眼界创建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由此也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研究波澜壮阔的大幕。在我国,一直存在着高等教育研究是“学科”还是“领域”的争论。有的学者提出,在国外,高等教育研究通常被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没有高等教育学这个学科,我国是否还要建设高等教育学学科。还有的学者提出,高等教育学在理论体系、专门术语和方法论等方面尚缺乏系统成熟的学科规范与标准,因此,不能成为一个学科。40多年的实践证明,高等教育研究,既可以是一个研究领域,也可以是一个学科。把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有利于人们更加关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研究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推动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也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把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建设,把高等教育理性认识中最一般、最普遍、最基本的问题抽象出来,加以概念化、理论化、体系化,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有助于指导高等教育的实践。西方没有高等教育学学科,不等于我们不能创设高等教育学学科。正如潘懋元先生指出,“高等教育学由于有它的独立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更由于它有其特殊的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规律,因而,可以构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于理论体系、专门术语、方法论体系等,只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可以说,将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学科进行建设,是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重大学术贡献。而且,高等教育研究是一个学科还是一个领域,并不是彼此对立、水火不容的。实际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坚持“学科”与“领域”两条路线,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既体现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特色,也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使命与责任。首先,高等教育学的学术共同体意识有待增强,至少应有一批高等教育研究理论工作者以浓厚的学科意识和强烈的学科建设使命感与责任感致力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全面总结、系统提炼与批判承续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经验与成果,也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把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任担起来,把这项有意义的事业推动下去。其次,高等教育学学科虽然经过4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从一个学科成熟标准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合法性”问题仍然受到质疑。高等教育学学科的一些概念、范畴、命题等需要深化认识;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框架体系需要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高等教育学学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本质、规律、价值、功能等需要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学学科中涉及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还显得薄弱。最后,经过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多年努力,高等教育学学科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高等教育学学科群,这个学科群包括众多的分支学科,如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政治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法学、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史、高等学校课程论、高等学校教学论、高等学校德育论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建设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这些分支学科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发展很不平衡,总体来说,这些学科需要产出更多高水平的成果。

第二,新时代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体系,要加强高等教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学揭示高等教育的本质及其运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认识的知识体系,提供了认识、解释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提供了指导高等教育实践的一般原则,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基石作用。高等教育实践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需要研究与解答的理论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不可能都囊括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中。特别是在我国波澜壮阔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需要研究探讨的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更加贴近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指导高等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并做深入研究。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在积极构建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同时,也努力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并产生大量的优秀成果。在这个探索中,既有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独立研究,也有不同规模的合作研究,其中较大规模的合作研究如1993年由周远清同志提出并直接组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2008年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实施的“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2012年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实施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这些研究组织了我国大批专家,对我国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加以吸纳、凝练、概括、阐发、创新,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形成的理论成果无论是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都在持续产生影响。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源于实践,要服务实践。高等教育的实践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就需要不断升华和深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形势,仍然有许多高等教育重大理论问题需要阐释和研究。宏观层面: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等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府、大学、社会之间新型关系、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标准与路径、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高等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政策、大学分类建设与发展。大学层面: 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大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规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大学素质教育实现路径与机制、大学自主办学中的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及大学的制度体系、大学内部校院关系与二级学院治理、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与发展、大学教师师德建设、大学教师考核评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