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理论研究 > 正文

基于专业层面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构建

发布日期:2016-04-0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点击:

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高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价值追求,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众多的离职院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全校宏观管理中运行还算顺畅。但是一具体到最基层的专业上时,便会发现存在着上下衔接性差、保障力度弱、体系不完善、目标不清晰、运行不通畅、信息渠道不通、反馈改进不及时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专业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职业教育改革的侧重点已经转向加强专业建设水平上来。因而建立基于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成为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为例,探讨围绕高职建筑专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覆盖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的方式。

一、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

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进行了20余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建设成效明显。但我们也看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尤其是专业建设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为了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在全国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已经放到了专业建设水平上;而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专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因而,建立基于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有效运行在专业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基于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还未得到足够重视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保障体系的基础口径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基于院校整体层面上,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而对基于专业层面的细化研究还未深入进行。因而,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在专业层面上难以实际建立和有效运行,不能真实的反映专业建设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运行的关键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三要素组成,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保证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运行的关键。

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主要规定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各要素的内涵运作规范,工作流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机制。各教学保障制度之间遵循教学规律,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由以下三种类型的基本制度组成:一是权责分工类的制度;二是方案方法类制度;三是综合操作类制度。

权责分工类制度是为了明确组织体系中相关组织之间及组织内成员之间的职责分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规定。如明确专业层面上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评估小组,教学督导员、学生信息员等工作职责。具体制度可参考表1。

表1权责分工类制度一览表

序号

名称

1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图

2

××专业教学督导组职责

3

实训指导教师管理规定

4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章程

5

××专业教学评估小组章程

6

教学督导员职责

7

学生信息员职责

8

校企合作联络员职责

9

××专业实训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