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中心,由李素洁博士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1年成立。中心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拓宽研究视角、强化立德树人使命的研究机构。研究中心团队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核心力量,在多个领域积极进取,成果斐然。
团队成员积极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融合相关课题的申报工作,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研究视角,目前已成功申请省市级相关课题3项,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著2部,其中一部荣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普及读物奖。在校内,团队开展多场传统文化讲座、积极开设选修课,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在社会服务方面,承接东林书院横向课题,开展“琅琅读书在东林”经典诵读班兼职社会培训,并获得《人民日报》关注报道,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李素洁博士作为学术统筹参与央视纪录片《风雨国学魂—寻找无锡》的拍摄工作并多次出镜,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为纪录片提供了专业、权威的内容支持,该纪录片播出后取得良好社会反响,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江苏省非遗唐调吟诵传承工作室
唐调吟诵,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近代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创立,其融合了传统读文音韵与江南文化精髓,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策导向,积极响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号召,围绕“两个结合”以及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无锡市国专历史研究会共同于2025年4月成立“唐调吟诵传承工作室”。工作室旨在通过唐调吟诵这一独特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
工作室特聘无锡市唐调非遗传承人、无锡市国专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徐忠宪老师为荣誉主任。特聘江苏省唐调吟诵非遗传承人苏州魏嘉瓒先生、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苏州沧浪吟诵传习社社长朱光磊先生、上海徐家汇唐调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杜亚群女士、太仓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唐调代表性传承人周黎霞女士担任顾问。
自工作室成立后,积极开展唐调吟诵传承工作。在校内开设了唐调吟诵选修课,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唐调吟诵的专业平台。除了选修课,工作室举办多次唐调吟诵讲座和雅集活动。工作室积极探索“唐调吟诵进校园”活动,将唐调吟诵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学校。带领崇宁路小学全体师生线上线下体验唐调吟诵,为无锡外国语学院全体初一新生体验唐调吟诵。工作室将唐调吟诵作为东林书院“琅琅读书在东林”的特色教学内容获得了《人民日报》的报道,通过主流媒体的传播,唐调吟诵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