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诊改”?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简称“诊改”工作,诊改工作是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的过程。
(1)诊改目的: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工作方针:需求导向 自我保证 多元诊断 重在改进
(3)诊改方法:常态自我定位、诊断,持续问题导向、改进。
(4)诊改保证:以“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为基本单元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诊改工作需遵循的“八大核心理念”是什么?
坐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质量唯一坐标系。
定义:教育质量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
机理:教育质量是在计划设计、组织实施、控制改进的过程中形成的。
目标:教育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主体:教育质量归根到底要依靠自身保证。
原则:教育质量保证必须坚持促发展与保底线相结合。
机制:教育质量提升必须依靠共创共治共享。
技术:教育质量治理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3.诊改用到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1)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部的优势因素(S)、弱势因素(W)和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因素(O)、威胁因素(T)的查找、罗列并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是一种有效地进行自我诊断的方法。
(2)SMART原则:用于目标与标准的制定。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和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目标要有相关性(与工作、与愿景目标等)(Relevant)、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Time-based)。在制定目标标准时必须遵循SMART原则,SMART 原则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开与公平。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必须是可以达到的、必须是具体的、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3)PDCA 循环:又称“戴明循环”,是由爱德华·戴明博士于上世纪中叶提出的,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测(CHECK)—改进(ACTION)”循环。
4.职业院校诊改制度建设的方向是什么?
要变管理为治理、变被动为主动、变零散为系统、变主观为客观、变一时为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