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诊断改进 >> 诊改资讯 >> 正文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知识问答(2)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10-28 来源: 浏览次数:

1.“诊改”与“评估”的区别有哪些?

诊改与评估最关键的不同是:评估是通过外部评估促进学校发展,而诊改是要求通过自我诊断与改进建立质量主体意识、实现常态“诊改”和质量螺旋提升。


组织主体

不含质量管理方、办学方的其他利益相关方或第三方

质量保证直接责任方(设计、“生产”、管理)

标准设置

组织者设定,相对固定

质量生成主体设定,与时俱进

运作动力

外部,行政指令

内在,实际需求、自身需要

运作形态

项目性质,阶段性

与工作融为一体,常态化

所起作用

周期性、脉冲式激励

实时监控,常态化改进



2.“诊改55821”的含义是什么?

5——五纵(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系统)

5——五横(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

8——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

2——双引擎(机制引擎、文化引擎)

1——校本数据采集分析平台(源头采集、即时采集、开放共享)


3.什么是“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

“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是指全面提升质量的工作过程,由两个循环构成一个8字形。依据目标和标准,组织实施,在工作过程中分析数据、诊断问题、及时改进,促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形成不断提高的质量改进螺旋(循环提升)。

第1个循环是大循环,依据目标(起点),制定标准,设计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全程进行自我诊断,不断找到差距,通过学习创新,改进提升,建立更高一层的发展目标。

第2个循环是小循环,是指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外部监测,进行数据分析,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发布预警,督促相关部门、人员采取切实措施,改进行动方案。


工作流程:事前——设计建标——质量计划

 事中——常态纠偏——质量控制

 事后——阶段改进——质量提升


4.诊改工作中“两链”是指什么?

两链是指目标链和标准链。

目标链是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分规划,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专业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各部门工作目标、各专业发展目标、各门课程建设目标、各门课程教学目标、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构成的自上而下、层级分明、内容关联的目标体系。

标准链是依据目标链,由学校管理服务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构成的内容关联、相对独立的标准体系。


5.什么是诊改“双引擎”?

机制引擎(自我激励机制、考核性激励机制、联动机制)

文化引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现代质量观)



6.我校诊改各层面质量主体、牵头部门及诊改周期是什么?

诊改层面

质量主体

组织主体

诊改周期

学校层面

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

党院办、发规处

年度

专业层面

教务处、二级学院(部)、专业建设团队

教务处

学年

课程层面

教务处、二级学院(部)、课程建设团队

教务处

学年

教师层面

教务处、二级学院(部)、课程教学团队

教务处

学期

学生层面

人事处、二级学院(部)、教师个人

人事处

年度